威利斯·瑞德

2025-07-25 19:12:57 5884

威利斯·瑞德Willis Reed個人資料出生(1942-06-25)1942年6月25日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希科(Hico)逝世2023年3月21日(2023歲—03—21)(80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國籍 美國登錄身高6英尺10英寸(208公分)登錄體重240磅(109公斤)職業資料大學格蘭布林州立大學(1960–1964)NBA選秀1964年 / 輪次:2 / 總順位:10被紐約尼克選中職業生涯1964年至1974年位置中鋒號碼19生涯歷史球員時期:1964–1974紐約尼克教練時期:1977–1978紐約尼克1981–1985克瑞頓大學1985–1987亞特蘭大老鷹(助理)1987–1988沙加緬度國王(助理)1988–1989紐澤西籃網

生涯焦點與獎項

2×NBA總冠軍(1970(英語:1970 NBA Finals),1973(英語:1973 NBA Finals))

2×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1970,1973)

NBA最有價值球員(1970)

7×NBA明星賽(1965–1971)

NBA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1970)

NBA最佳陣容第一隊(1970)

4×NBA最佳陣容第二隊(1967–1969,1971)

NBA最佳防守陣容第一隊(1970)

NBA年度最佳新秀(1965)

NBA最佳新秀陣容(1965)

NBA50大球星(1996)

NBA75大球星(2021)

19號球衣在紐約尼克退休

NBA生涯數據得分12,183(每場平均18.7)籃板8,414(每場平均12.9)助攻1,186(每場平均1.8)

NBA.com上的資料 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資料籃球名人堂大學籃球名人堂於2006年入選

獎牌

代表 美國

1963年泛美運動會

籃球

小威利斯·瑞德(英語:Willis Reed, Jr.,1942年6月25日—2023年3月21日),美國NBA籃球運動員。職業生涯11年都效力於紐約尼克隊,曾獲1970年MVP,更於1970年和1973年奪得隊史上迄今為止僅有的兩座總冠軍。在1970年總決賽第七場比賽中,他身負重傷仍堅持出戰,激發球隊以高昂的士氣贏下決戰,被NBA官方評為聯盟季後賽歷史上(截至2006年)第三偉大的時刻。退休後入選籃球名人堂、NBA50周年50大巨星、NBA75周年75大球星。他的19號球衣是尼克斯隊史上第一件退休的球衣。

早年經歷[編輯]

1942年,威利斯·瑞德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希科(Hico),是家中的獨生子。到上學的年齡時,他隨父母搬到離希科不遠的伯尼斯,在種族隔離時代的南方長大。高中時,他在當地的黑人學校就讀,而後進入州內的傳統黑人大學格蘭布林學院,主修體育教育。大學四年中,他帶領球隊三次打入NAIA錦標賽(英語:NAIA男子篮球锦标赛),並獲得1961年冠軍和1963年季軍。[1][2][3]

大學期間,瑞德還參加了多項國際賽事。1963年,他代表美國隊參加了在巴西聖保羅接連舉辦的泛美運動會和世界錦標賽,分別獲第一名和第四名。他還參加了1964年奧運會代表隊的選拔,但遺憾未能入選。[1][4][5]

職業生涯[編輯]

在1964年NBA選秀大會中,紐約尼克隊在第一輪第一順位選中吉姆·巴恩斯,在第二輪第一順位選中威利斯·瑞德。巧合的是,在當年的奧運會代表隊選拔中,正是巴恩斯擊敗瑞德,獲得了參賽資格。但在職業賽場上,瑞德表現更為出眾,新秀賽季就成為隊內得分王、籃板王,入選全明星賽,榮膺年度最佳新秀。[1][6]

1965-66賽季中途,球隊交易來了全明星中鋒華特·貝拉米,瑞德於是改打大前鋒,與貝拉米組成雙塔。之後幾個賽季,瑞德連續入選全明星賽和聯盟最佳陣容二隊,但在季後賽中都未能有更大突破。[6][7]

1968-69賽季中途,球隊用貝拉米交易來了全明星前鋒戴夫·德布徹爾,瑞德重新回到中鋒位置。交易之後球隊36勝11負,展現出良好的化學反應。季後賽首輪,尼克斯4比0橫掃了由當季MVP衛斯·安索領銜的聯盟第一巴爾的摩子彈隊。東區決賽中,球隊遺憾不敵波士頓塞爾提克,目送比爾·羅素贏得自己最後一枚總冠軍戒指。[7][8]

1969-70賽季,瑞德和尼克斯迎來了成功。球隊以23勝1負開局,包括創聯盟紀錄的18連勝,最終以60勝22負、聯盟第一的成績結束例行賽。瑞德榮膺例行賽MVP、全明星賽MVP,入選最佳陣容一隊、最佳防守陣容一隊。季後賽中,尼克斯先是4比3擊敗安索率領的巴爾的摩子彈,再以4比1戰勝盧·阿爾辛多領銜的密爾瓦基公鹿,闖入總決賽,對陣擁有威爾特·張伯倫、傑瑞·衛斯特、艾爾金·貝勒的洛杉磯湖人。[6][7][9]

總決賽的前四場,瑞德每場平均得到31.8分、15個籃板。但第五戰比賽開場不久,瑞德就因傷退出了比賽,賽後診斷為大腿肌肉撕裂。他缺席了第六場比賽,張伯倫當場砍下45分。第七場比賽前,瑞德是否會出戰始終是個未知數。開場跳球前十分鐘,瑞德突然出現,穿過球員通道走入場內,引發紐約主場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喝彩。他一瘸一拐地出戰了27分鐘,投進了球隊的頭兩個進球,並在防守端與張伯倫頑強地抗衡。尼克斯全隊士氣高昂,在華特·弗雷澤帶領下以113比99獲勝,奪得隊史上第一座總冠軍。瑞德榮膺總決賽MVP。[7][10]

1970-71賽季,瑞德和尼克斯隊繼續保持著競爭力,但在東區決賽中遭子彈隊復仇。1971-72賽季,瑞德由於膝傷,只打了11場例行賽,缺席了整個季後賽。尼克斯隊憑藉團隊實力再次打入總決賽,最終不敵湖人隊。[6][7]

1972-73賽季,瑞德從傷病中復出,但狀態大幅度下滑,例行賽每場平均只得11分,季後賽前兩輪每場平均僅得10.8分。但在總決賽里,面對老對手湖人隊,瑞德每場平均得到16.4分、9.2籃板,力助球隊再次奪冠,個人也再獲總決賽MVP。[6]

1973-74賽季,瑞德再度為膝傷所困擾,只打了19場例行賽和11場季後賽,隨後悄然退休。當時他與球隊的合約還剩一年,尼克斯全額支付了他最後一年的薪水。[6][11]

用來概括瑞德球員生涯的字眼聽起來老套,但恰如其分:堅忍、自尊、高尚、責任、努力和勇敢。十年裡,他日復一日地在球場上踐行這些品質,最終凝結為1970年NBA總決賽第七場比賽開始時那激動人心的幾分鐘。——NBA[7]

賽場風格[編輯]

在進攻端,瑞德既可以在籃下靠身體和手感得分,也有一手招牌的15英尺中距離左手跳投。他也能在無球時為團隊做出貢獻,為隊友提供優質的擋拆掩護。在防守端,他擅長鎮守中路,與弗雷澤、德布徹爾等防守專家搭檔,讓尼克斯在六個賽季中五次防守聯盟第一。[7]

榮耀[編輯]

1976年10月21日,瑞德的19號球衣成為紐約尼克隊史上第一件退休球衣。[1]截至2023年,他是隊史唯一一位MVP[12]、唯一一位總決賽MVP[13],總出場數第八、總得分第三、總籃板球第二[14],單賽季總籃板數[15]、單場籃板球[16]、季後賽單場籃板球[17]的紀錄保持者。

1982年,瑞德以球員身份入選籃球名人堂。[18]1996年,獲選為NBA50周年50大巨星。[19]2021年,獲選為NBA75周年75大巨星。[20]

2006年,NBA評出60周年季後賽60大時刻,瑞德帶傷出戰總決賽第七戰的表現位居第三。[21]

從2021-22賽季開始,NBA為各分組冠軍增設獎盃,其中西南組獎盃被命名為威利斯·瑞德杯。[22]

退休後[編輯]

瑞德退休後先過了幾年打獵、釣魚的休閒生活,然後回到了籃球世界。1977年,他出任尼克斯隊的總教練,執教了一個完整賽季,在第二個賽季6勝8負開局後下課。之後他在聖約翰大學擔任助理教練,1981年起在克雷頓大學擔任了四個賽季的總教練。1985年,他回到NBA,先後擔任過亞特蘭大老鷹隊和沙加緬度國王隊的助理教練。1987-88賽季中途,他接手紐澤西籃網隊的總教練位置,又執教一個完整賽季後,轉入球隊管理層,先後出任球隊總經理、籃球事務高級副總裁。2003年,他回到尼克斯隊擔任顧問。2004年,為了便於照顧年邁體弱的母親,他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黃蜂隊,擔任籃球事務高級副總裁,至2007年正式退休。[1][7][11]

2023年3月21日,瑞德去世,享年80歲。[1]

個人生活[編輯]

瑞德在讀大學時與傑拉爾丁(Geraldine)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後於1970年離婚。他的第二任妻子是蓋爾·甘迺迪(Gale Kennedy)。[1][11]

數據[編輯]

NBA例行賽每場平均數據[編輯]

賽季

球隊

出賽

首發

上場時間(分鐘)

投籃命中率

三分球命中率

罰球命中率

籃板

助攻

抄截

阻攻

得分

1964–65

紐約尼克

80

-

38.0

43.2%

-

74.2%

14.7

1.7

-

-

19.5

1965–66

紐約尼克

76

-

33.4

43.4%

-

75.7%

11.6

1.2

-

-

15.5

1966–67

紐約尼克

78

-

36.2

48.9%

-

73.5%

14.6

1.6

-

-

20.9

1967–68

紐約尼克

81

-

35.5

49.0%

-

72.1%

13.2

2.0

-

-

20.8

1968–69

紐約尼克

82

-

37.9

52.1%

-

74.7%

14.5

2.3

-

-

21.1

1969–70

紐約尼克

81

-

38.1

50.7%

-

75.6%

13.9

2.0

-

-

21.7

1970–71

紐約尼克

73

-

39.1

46.2%

-

78.5%

13.7

2.0

-

-

20.9

1971–72

紐約尼克

11

-

33.0

43.8%

-

69.2%

8.7

2.0

-

-

13.4

1972–73

紐約尼克

69

-

27.2

47.4%

-

74.2%

8.6

1.8

-

-

11.0

1973–74

紐約尼克

19

-

26.3

45.7%

-

79.2%

7.4

1.6

0.6

1.1

11.1

職業生涯[6]

650

-

35.5

47.6%

-

74.7%

12.9

1.8

0.6

1.1

18.7

NBA季後賽每場平均數據[編輯]

賽季

球隊

出賽

首發

上場時間(分鐘)

投籃命中率

三分球命中率

罰球命中率

籃板

助攻

抄截

阻攻

得分

1966–67

紐約尼克

4

-

37.0

53.8%

-

96.0%

13.8

1.8

-

-

27.5

1967–68

紐約尼克

6

-

35.0

54.1%

-

73.3%

10.3

1.8

-

-

21.3

1968–69

紐約尼克

10

-

42.9

51.0%

-

78.6%

14.1

1.9

-

-

25.7

1969–70

紐約尼克

18

-

40.7

47.1%

-

73.7%

13.8

2.8

-

-

23.7

1970–71

紐約尼克

12

-

42.0

41.3%

-

66.7%

12.0

2.3

-

-

15.7

1972–73

紐約尼克

17

-

28.6

46.6%

-

85.7%

7.6

1.8

-

-

12.5

1973–74

紐約尼克

11

-

12.0

37.8%

-

60.0%

2.0

0.4

0.2

0.0

3.4

職業生涯[6]

78

-

33.9

47.4%

-

76.5%

10.3

1.9

0.2

0.0

17.4

NBA執教數據[編輯]

賽季

隊伍

例行賽

季後賽

場次

勝率

排名

最遠階段

1977–78

紐約尼克

82

43

39

52.4%

東區第5名

2

4

第二輪

1978–79

紐約尼克

14

6

8

42.9%

-

-

-

-

1987–88

紐澤西籃網

28

7

21

25.0%

東區第11名

-

-

-

1988–89

紐澤西籃網

82

26

56

31.7%

東區第11名

-

-

-

總計[23]

206

82

124

39.8%

2

4

第二輪

參考文獻[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Harvey Araton. Willis Reed, Hall of Fame Center for Champion Knicks, Dies at 80. New York Times. 2023-03-21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3) (英語).

^ Remembering Willis Reed. Grambling State University.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英語).

^ NAIA Division I Men's Basketball (PDF). 2008-12-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5-23) (英語).

^ Fourth Pan American Games -- 1963. USA Basketball. 2010-01-10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英語).

^ Fourth World Championship -- 1963. USA Basketball. 2010-01-10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英語).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Willis Reed Stats.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7) (英語).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Legends profile: Willis Reed. NBA.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英語).

^ 1968-69 New York Knicks Roster and Stats.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4) (英語).

^ 1969-70 New York Knicks Roster and Stats.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4) (英語).

^ The 60 Greatest Playoff Moments: Reed Inspires Knicks to Victory. NB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4) (英語).

^ 11.0 11.1 11.2 Tony Kornheis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Willis. New York Times. 1977-10-16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8).

^ NBA MVP Award Winners. NBA.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英語).

^ NBA Finals MVP Award Winners. NBA.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英語).

^ New York Knicks Career Leaders.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1) (英語).

^ New York Knicks Season Leaders.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英語).

^ Most Rebounds in a Game by a Knick. StatMuse(英語:StatMus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英語).

^ Most Rebounds in a Playoff Game by a Knick. StatMuse(英語:StatMus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英語).

^ Willis Reed. Basketball Hall of Fame.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0) (英語).

^ NBA at 50: Top 50 Players. NBA.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英語).

^ NBA 75th Anniversary Team announced. NBA. 2021-10-22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0) (英語).

^ The 60 Greatest Playoff Moments. NB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15) (英語).

^ NBA unveils new trophies for division winners named after 6 NBA legends. NBA. 2022-04-11 [202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2) (英語).

^ Willis Reed Coaching Record. Basketball Reference. [202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8)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NBA.com:威利斯·瑞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語)

籃球名人堂:威利斯·瑞德(英語)

Basketball-Reference.com:威利斯·瑞德(英語)

閱論編1964年NBA選秀地緣選秀

喬治·威爾森

華特·哈澤德

第一輪

吉姆·巴恩斯

喬·考德威爾

蓋瑞·布拉德斯

盧克·傑克森

傑夫·穆林斯

Barry Kramer(英語:Barry Kramer)

梅爾·康茨

第二輪

威利斯·瑞德

萊斯·亨特

Paul Silas(英語:Paul Silas)

Ira Harge(英語:Ira Harge)

Cotton Nash(英語:Cotton Nash)

霍華德·科密維斯

巴德·科普爾

Bill Chmielewski(英語:Bill Chmielewski)

朗·伯納姆

第三輪

瓦利·瓊斯

傑瑞·史隆

賴瑞·瓊斯

麥科伊·麥克勒摩

史蒂夫·考汀

約翰·湯普森 (籃球運動員)(英語:John Thompson (basketball))

第四輪

弗雷迪·克勞佛

吉姆·戴維斯

漢克·芬克爾

哈羅德·海爾斯頓

第七輪

戴維·李

閱論編NBA年度最佳新秀1950年代

1953年:唐·曼尼克

1954年:雷·菲利克斯

1955年:鮑伯·佩提特

1956年:莫里斯·斯托克斯

1957年:湯姆·海因索恩

1958年:伍迪·索德貝里

1959年:艾爾金·貝勒

1960年代

1960年:威爾特·張伯倫

1961年:奧斯卡·羅伯森

1962年:華特·貝拉米

1963年:泰瑞·狄辛格

1964年:傑瑞·盧卡斯

1965年:威利斯·瑞德

1966年:瑞克·貝瑞

1967年:大衛·賓恩

1968年:厄爾·孟洛

1969年:威斯·安索

1970年代

1970年:卡里姆·阿布都-賈霸

1971年:戴夫·考文斯

吉奧夫·皮泰瑞

1972年:西德尼·威克斯

1973年:鮑伯·麥卡杜

1974年:厄尼·迪格雷戈里奧

1975年:賈馬爾·威爾克斯

1976年:阿爾萬·亞當斯

1977年:阿德里安·丹特利

1978年:華特·戴維斯

1979年:菲爾·福特

1980年代

1980年:賴瑞·柏德

1981年:達雷爾·格里菲思

1982年:巴克·威廉斯

1983年:泰瑞·卡明斯

1984年:雷夫·辛普森

1985年:麥可·喬丹

1986年:派屈克·尤英

1987年:查克·珀森

1988年:馬克·傑克森

1989年:米契·里奇蒙

1990年代

1990年:大衛·羅賓森

1991年:德瑞克·柯曼

1992年:賴瑞·強森

1993年:俠客·歐尼爾

1994年:克里斯·韋伯

1995年:格蘭特·希爾

傑森·基德

1996年:戴蒙·史陶德邁爾

1997年:艾倫·艾佛森

1998年:提姆·鄧肯

1999年:文斯·卡特

2000年代

2000年:艾爾頓·布蘭德

史蒂夫·法蘭西斯

2001年:麥克·米勒

2002年:保羅·蓋索

2003年:阿瑪雷·史陶德邁爾

2004年:雷霸龍·詹姆斯

2005年:艾美卡·歐卡佛

2006年:克里斯·保羅

2007年:布蘭頓·羅伊

2008年:凱文·杜蘭特

2009年:德瑞克·羅斯

2010年代

2010年:泰瑞克·伊凡斯

2011年:布雷克·葛瑞芬

2012年:凱里·厄文

2013年:達米姆·里拉德

2014年:麥可·卡特-威廉斯

2015年:安德魯·威金斯

2016年:卡爾-安東尼·唐斯

2017年:麥爾坎·波格登

2018年:本·西蒙斯

2019年:盧卡·唐西奇

2020年代

2020年:賈·莫蘭特

2021年:拉梅羅·鮑爾

2022年:史考提·巴恩斯

2023年:保羅·班凱羅

2024年:維克托·文班亞馬

2025年:史蒂芬·卡斯爾(英語:Stephon Castle)

閱論編NBA50大球星

卡里姆·阿布都-賈霸

奈特·阿奇博德

保羅·阿里金

查爾斯·巴克利

瑞克·貝瑞

艾爾金·貝勒

戴夫·賓

賴瑞·柏德

威爾特·張伯倫

鮑伯·庫西

戴夫·考文斯

比利·康寧漢

戴夫·狄博學

克雷德·崔斯勒

朱利葉斯·厄文

派屈克·尤英

華特·弗雷澤

喬治·葛文

哈爾·格里爾

約翰·哈維契克

艾爾文·海斯

魔術強森

山姆·瓊斯

麥可·喬丹

傑瑞·盧卡斯

卡爾·馬龍

摩斯·馬龍

皮特·馬拉威奇

凱文·麥克海爾

喬治·麥肯

厄爾·孟洛

哈基姆·歐拉朱萬

俠客·歐尼爾

羅伯特·派瑞許

鮑伯·派提特

史考提·皮朋

威利斯·瑞德

奧斯卡·羅伯森

大衛·羅賓森

比爾·羅素

多爾夫·謝伊斯

比爾·夏曼

約翰·史塔克頓

以賽亞·湯瑪斯

奈特·瑟蒙德

衛斯·安索

比爾·華頓

傑瑞·衛斯特

藍尼·威肯斯

詹姆斯·沃錫

閱論編NBA75大球星

卡里姆·阿布都-賈霸

雷·艾倫

揚尼斯·安戴托昆波

卡梅羅·安東尼

奈特·阿奇博德

保羅·阿里金

查爾斯·巴克利

瑞克·貝瑞

艾爾金·貝勒

戴夫·賓

賴瑞·柏德

柯比·布萊恩

威爾特·張伯倫

鮑伯·庫西

戴夫·考文斯

比利·康寧漢

史蒂芬·柯瑞

安東尼·戴維斯

戴夫·狄博學

克雷德·崔斯勒

提姆·鄧肯

凱文·杜蘭特

朱利葉斯·厄文

派屈克·尤英

華特·弗雷澤

凱文·賈奈特

喬治·葛文

哈爾·格里爾

詹姆斯·哈登

約翰·哈維契克

艾爾文·海斯

艾倫·艾佛森

雷霸龍·詹姆斯

魔術強森

山姆·瓊斯

麥可·喬丹

傑森·基德

科懷·雷納德

達米安·里拉德

傑瑞·盧卡斯

卡爾·馬龍

摩斯·馬龍

皮特·馬拉威奇

鮑伯·麥卡杜

凱文·麥克海爾

喬治·麥肯

瑞吉·米勒

厄爾·孟洛

史蒂夫·奈許

德克·諾威斯基

哈基姆·歐拉朱萬

俠客·歐尼爾

羅伯特·派瑞許

克里斯·保羅

蓋瑞·裴頓

鮑伯·派提特

保羅·皮爾斯

史考提·皮朋

威利斯·瑞德

奧斯卡·羅伯森

大衛·羅賓森

丹尼斯·羅德曼

比爾·羅素

多爾夫·謝伊斯

比爾·夏曼

約翰·史塔克頓

以賽亞·湯瑪斯

奈特·瑟蒙德

衛斯·安索

德韋恩·韋德

比爾·華頓

傑瑞·衛斯特

羅素·衛斯特布魯克

藍尼·威肯斯

多明尼克·威金斯

詹姆斯·沃錫

閱論編NBA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1950年代

1951年:麥考利

1952年:阿里金

1953年:麥肯

1954年:庫西

1955年:夏曼

1956年:派提特

1957年:庫西

1958年:派提特

1959年:貝勒

派提特

1960年代

1960年:張伯倫

1961年:羅伯森

1962年:派提特

1963年:羅素

1964年:羅伯森

1965年:盧卡斯

1966年:阿德里安·史密斯

1967年:貝瑞

1968年:格里爾

1969年:羅伯森

1970年代

1970年:瑞德

1971年:威肯斯

1972年:衛斯特

1973年:考文斯

1974年:藍尼爾

1975年:費雷澤

1976年:賓

1977年:J.厄文

1978年:R.史密斯

1979年:大衛·湯普森

1980年代

1980年:葛文

1981年:阿奇博德

1982年:柏德

1983年:J.厄文

1984年:湯瑪斯

1985年:辛普森

1986年:湯瑪斯

1987年:錢伯斯

1988年:喬丹

1989年:K.馬龍

1990年代

1990年:強森

1991年:巴克利

1992年:強森

1993年:史塔克頓

K.馬龍

1994年:皮朋

1995年:里奇蒙

1996年:喬丹

1997年:萊斯

1998年:喬丹

1999年:停辦

2000年代

2000年:歐尼爾

鄧肯

2001年:艾佛森

2002年:布萊恩

2003年:賈奈特

2004年:歐尼爾

2005年:艾佛森

2006年:詹姆斯

2007年:布萊恩

2008年:詹姆斯

2009年:布萊恩

歐尼爾

2010年代

2010年:韋德

2011年:布萊恩

2012年:杜蘭特

2013年:保羅

2014年:K.厄文

2015年:衛斯特布魯克

2016年:衛斯特布魯克

2017年:戴維斯

2018年:詹姆斯

2019年:杜蘭特

2020年:雷納德

2020年代

2021年:安戴托昆波

2022年:柯瑞

2023年:塔圖姆

2024年:里拉德

2025年:柯瑞

閱論編NBA最有價值球員1950年代

1956:佩提特

1957:庫西

1958:羅素

1959:佩提特

1960年代

1960:張伯倫

1961:羅素

1962:羅素

1963:羅素

1964:羅伯森

1965:羅素

1966:張伯倫

1967:張伯倫

1968:張伯倫

1969:安索

1970年代

1970:瑞德

1971:賈霸

1972:賈霸

1973:考文斯

1974:賈霸

1975:麥卡杜

1976:賈霸

1977:賈霸

1978:華頓

1979:M. 馬龍

1980年代

1980:賈霸

1981:厄文

1982:M. 馬龍

1983:M. 馬龍

1984:柏德

1985:柏德

1986:柏德

1987:強森

1988:喬丹

1989:強森

1990年代

1990:強森

1991:喬丹

1992:喬丹

1993:巴克利

1994:歐拉朱萬

1995:羅賓森

1996:喬丹

1997:K. 馬龍

1998:喬丹

1999:K. 馬龍

2000年代

2000:歐尼爾

2001:艾佛森

2002:鄧肯

2003:鄧肯

2004:賈奈特

2005:奈許

2006:奈許

2007:諾威斯基

2008:布萊恩

2009:詹姆斯

2010年代

2010:詹姆斯

2011:羅斯

2012:詹姆斯

2013:詹姆斯

2014:杜蘭特

2015:柯瑞

2016:柯瑞

2017: 衛斯特布魯克

2018:哈登

2019: 安戴托昆波

2020年代

2020: 安戴托昆波

2021:約基奇

2022:約基奇

2023:恩比德

2024:約基奇

2025:吉爾傑斯-亞歷山大

閱論編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1960年代

1969: 威斯特

1970年代

1970: 瑞德

1971: 阿布都-賈霸

1972: 張伯倫

1973: 瑞德

1974: 哈維契克

1975: 貝瑞

1976: 懷特

1977: 沃爾頓

1978: 安索

1979: D.強森

1980年代

1980: 魔術強森

1981: 麥克斯維爾

1982: 魔術強森

1983: 摩斯·馬龍

1984: 柏德

1985: 阿布都-賈霸

1986: 柏德

1987: 魔術強森

1988: 沃錫

1989: 杜馬斯

1990年代

1990: 湯瑪斯

1991: 喬丹

1992: 喬丹

1993: 喬丹

1994: 歐拉朱萬

1995: 歐拉朱萬

1996: 喬丹

1997: 喬丹

1998: 喬丹

1999: 鄧肯

2000年代

2000: 歐尼爾

2001: 歐尼爾

2002: 歐尼爾

2003: 鄧肯

2004: 畢拉普斯

2005: 鄧肯

2006: 韋德

2007: 帕克

2008: 皮爾斯

2009: 布賴恩特

2010年代

2010: 布賴恩特

2011: 諾威斯基

2012: 詹姆斯

2013: 詹姆斯

2014: 雷納德

2015: 伊格達拉

2016: 詹姆斯

2017:杜蘭特

2018:杜蘭特

2019: 雷納德

2020年代

2020: 詹姆斯

2021:安戴托昆波

2022:柯瑞

2023:約基奇

2024:布朗

2025:吉爾傑斯-亞歷山大

閱論編紐約尼克1969-70賽季NBA總冠軍

巴尼特 |

鮑曼 |

布萊德利 |

狄博學 |

弗雷澤 |

霍斯凱特 |

梅 |

瑞德 (總決賽MVP) |

萊爾登 |

羅素 |

斯塔沃斯 |

華倫 |

教練 霍爾茲曼

閱論編紐約尼克1972-73賽季NBA總冠軍

巴尼特 |

畢比 |

布萊德利 |

狄博學 |

弗雷澤 |

賈內利 |

傑克森 |

盧卡斯 |

梅明格 |

孟洛 |

瑞德 (總決賽MVP) |

溫格 |

教練 霍爾茲曼

閱論編紐約尼克歷任總教練

科哈蘭 (1946–1947)

雷普奇克 (1947–1956)

包瑞勒 (1956–1958)

列文 (1958–1959)

布勞恩 (1959–1961)

唐諾文 (1961–1965)

加勒廷 (1965)

馬奎爾 (1965–1967)

霍爾茲曼 (1967–1977)

瑞德 (1977–1978)

霍爾茲曼 (1978–1982)

胡比·布朗 (1982–1986)

希爾 (1986–1987)

皮蒂諾 (1987–1989)

傑克森 (1989–1990)

麥克勞德 (1990–1991)

萊利 (1991–1995)

老尼爾森 (1995–1996)

范甘迪 (1996–2001)

切尼 (2001–2004)

威廉斯 # (2004)

威肯斯 (2004–2005)

威廉斯 # (2005)

賴瑞·布朗 (2005–2006)

湯瑪斯 (2006–2008)

狄安東尼 (2008–2012)

伍德森 (2012–2014)

費雪 (2014–2016)

蘭比斯 # (2016)

霍納塞克 (2016–2018)

費茲戴爾 (2018–2019)

米勒 # (2019)

錫伯杜 (2020–2025)

布朗(2025 -)

井號(#)代表臨時總教練

閱論編布魯克林籃網歷任總教練扎斯洛夫斯基 • 拉雷塞 • 卡尼塞卡 • 洛克里 • 麥克金南 • 布朗 • 布萊爾 • 艾貝克 • 沃爾 • 麥克金南 • 瑞德 • 費奇 • 戴利 • 比爾德 • 卡利帕里 • 凱西 • 史考特 • 法蘭克 • 范德維奇 • 約翰遜 • 卡萊西莫 • 基德 • 霍林斯 • 布朗 • 阿特金森 • 沃恩 • 奈許 • 沃恩 • 奧利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FAST

ISNI

VIAF

WorldCat

各地

德國

美國